医生看病两分钟,家长该怎么办?

医生看病两分钟,家长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西安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医生看病只有两分钟,家长该怎么办?孩子生病了,家长心急如焚,但匆匆赶往医院,面对的却往往是医院儿科患多医少的排队四小时,看病两分钟的尴尬局面。
 目前的儿科大夫经常是一小时接诊三十人,面对儿科大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家长担心的是如此火急火燎的接诊时间,是否会影响病情的诊断?大家都知道,儿科俗称哑科,患儿不会叙述病情,只能靠家长的叙述和医生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病情,而家长一旦描述的不准确,就很容易对医生的判断造成误解。这就对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儿科医生往往需要更细致的病情观察,更全面的病史追问,更缜密的临床思维,甚至要花更多时间解释病情,取得家长支持。 
 可是在现有的这样超负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下,怎能保证医生更细致入微的问诊?怎能保证有效对症的优良治疗?这样的接诊速度谁又能保证孩子不被过度治疗!家长埋怨看病难,埋怨看病贵,埋怨医生服务态度差,但是这一切又是谁造成的?何尝没有我们家长的功劳呢? 

 孩子生病了,家长焦虑的求医心态,还有,对疾病的恐惧心态,小感冒小咳嗽都要去医院。而且去了医院,因为自己连最起码的医学常识都没有,描述不清,甚至为了让医生重视,还会夸大孩子的病情。举一个我们临床中的例子,是我们晨晨。陈陈下午发烧,在我们当地医院打针,打完针回家的路上孩子又烧起来了,爷爷就很着急,这不能让孩子发烧呀,一定要退烧,他们再次又返回医院,要求第二次打针,医院说肯定不行啊,因为你七点打了,现在九点钟,刚打了两个小时,不能再打了。爷爷说那不行,你今晚不给打针,我觉都睡不了,后来大夫说,那好吧,那你签字,给孩子打了激素。抗生素用上了,激素用上了,孩子的烧快速退了,这就是好医生,这就是好医院,这就是我们家长现在对疾病的判断标准!难道家长都忘了这样一句话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吗?你难道不知道滥用抗生素和滥用激素对你孩子未来的身体带来多大的伤害吗?
 其实想想,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包括我们上一代,哪一个家长还不会几招治病的土方,刮个痧呀,揪个痧呀,拔个火罐呀,可是我们现在的家长学历是越来越高了,生活的能力却越来越差了,孩子一有病,完全靠医生,完全靠药物,小病大看,从不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让我们的孩子不生病或少生病,从不相信我们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自愈力能对付这些细菌和病毒。其实这种小病大看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我们临床中发现80%–90%的儿科疾病都是内有伤食积滞,外感风寒引起的,都是家长过度喂养,过度关注造成的。一顿吃四只大闸蟹,两天一根冬虫夏草,一天要给孩子补75克蛋白质,早上25克的鱼,中午25克的虾,下午25克的牛肉,还要拿秤来称,这都是我们临床中真实的案例。真的是给孩子恨不得吃尽天下的山珍海味,你也不晓得孩子能消化得了,分解得了吗?所以说现在很多小儿的疾病,现代病,多动症,抽动症,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反复的发烧和感冒,都是跟过度喂养有关,有时间一个开塞露就解决了嘛,一个普通的清天河水这样一个推拿穴位都可以解决的发烧,我们偏要吃药。甚至还有些家长是一边吃抗生素一边吃药,一边喝中药一边吃巧克力,因为孩子嫌药苦呀。那你难道不知道病人不忌口,累断医生手这最起码的常识吗?对疾病的恐惧来源于无知,营养知识的欠缺导致错误喂养,而最终受伤害的是你最爱的那个孩子,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害孩子是家长的本能,这是目前80后,90后家长育儿的普遍状态。希望更多的家长通过学习让自己成长起来。

 我觉得你们应该具备以下四大育儿能力,第一个能力就是日常护理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在喂养上饮食要清淡,多学一点营养知识。第二个,紧急救护的能力,当孩子真的出现紧急问题的时候,你要具备这种能力,比如说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掐人中,掐老龙,怎么处理?第三个判断何时何病去医院的能力,到底该不该去医院,你比如说明明知道孩子今天吃多了,又洗了个凉水澡,这个很简单,引起孩子发烧了,给孩子先通个便嘛,学点小儿推拿的知识,给孩子做个退六腑,清胃经,清大肠,如果再有受寒了,再加一个清天河水,解个表,不就好了。孩子有个小感冒的话,泡一杯紫苏水不就好了。另外呢,要学会具有跟医生公平交流的能力,学会看最起码的化验单,阅读能力,看看什么是细菌感染,什么是病毒感染。了解一些疾病的常识,比如说咽峡疱疹,幼儿急疹,这些不治而愈的自限病,这些病不用去打针,像幼儿急疹,虽然孩子发烧,但这个病不重呀。虽然咽峡疱疹会传染,也会发高烧,这个病在家里休息三五天不就好了。为什么要紧张?孩子吃多了积食发烧让他拉一拉不就好了,为什么会恐惧?所以说正是因为我们家长的焦虑心态,正是因为我们家长的无知导致我们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受伤害,也让我们现在面临的医院看病难,也造成了医生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工作。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病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他的治疗方案,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反思。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我们更多的家长以提醒,我们要学会反思,我们要自省,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少生病,不生病,让我们的孩子快快乐乐健康成长。家长学习,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