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安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那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推拿手法。首先推荐两个止腹痛的明星穴位:第一个叫一窝风,第二个叫肚角,肚角这个穴位只用一个手法,叫拿法,所以我们经常叫拿肚角。那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推拿手法重要的穴位是一窝风,如果临床中,我如果碰到这种腹痛,就喜欢用一窝风,因为一窝风它本身的作用是解表散寒,温中止痛。因为这个病它本身跟感冒有关系,而一窝风就是治感冒的。你看我们当孩子感冒的时候,我们就用一窝风,所以一窝风在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的时候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孩子肚子痛了,不要着急嘛,你赶紧给孩子揉一窝风,另外这个拿肚角,肚角的位置在腹部,一会我们讲穴位。在肚脐下两寸,旁开两寸这个位置,一窝风加拿肚角就是治疗腹痛的好穴位,我们找什么药呢?穴位就是药。我们把孩子这两个穴位要学会,冬春季节孩子腹痛的多,我们记住一窝风加拿肚角非常好,如果这个孩子还有感冒症状,那么感冒的外感四大手法是非常有名气的穴位: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耳后高骨。这是一组组合,他们在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的时候,效果非常好,如果孩子不让动头穴,那也简单嘛,一窝风,外劳宫,推三关都可以用的。今天我们用的是头穴。
另外这个病位置在哪呢,孩子腹痛嘛,位置是不是在我们肠胃呢,调理肠胃理气穴位:补脾,外劳宫,清大肠,平肝清肺,搓摩胁肋,天枢,足三里,摩腹,捏脊。其实这个穴位我今天讲的多一些,你不一定都用,重点把腹痛和调理外感的穴位做下就够了,如果这个孩子脾胃特别弱,而且有积食,再把调理肠胃的加上,特别对一些新手妈妈,这些新手妈妈因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来到我们邦尼康来学习,也希望以后的学习天天能看到你的身影,因为只有多学习,多掌握知识,当孩子疾病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不慌张,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和疾病做斗争,让我们的孩子少受伤害,我再讲一遍,肠系膜淋巴结炎当腹痛的时候呢推拿的方法你重点做一窝风,拿肚角,加外感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孩子还出现积食,脾胃虚弱的时候你可以用调理肠胃的穴位做为辅助。重点在前两组穴位,第三组穴位是做为辅助。妈妈一定要搞清楚。另外没有基础的妈妈也没有关系,因为邦尼康还有专门的妈妈班你也可以报名学习,通过两个月的系统学习你们成长会更多。
那我们现在看看这些穴位:首要我推出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止痛要穴:首推的就是一窝风,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窝风在手背腕横纹的中点,这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的止痛穴,君穴,平常我们在治感冒的时候经常用它,在这里它是治疗这个疾病非常重要的穴位,它能解表散寒,温中止痛。用按揉法,每分钟揉50–80次。手法要轻盈,特别是新手妈妈告诉你手法一定要轻盈,千万不能暴力推拿,伤到了孩子。
再来看肚角,肚角这个穴位呢,我们很少用,因为平常我们不讲腹痛的时候这个穴位就很少用,我们也是第一次推出来肚角这个穴位,肚角位于肚脐下两寸,旁开两寸这个位置。一般用拿法,孩子肚子小,我们用一个手就可以了。这个作用是肚角因为在腹部,它理气止痛,对于这些气滞不通的腹痛,或因为积食引起的腹痛,拿肚角效果特别好,消食导滞,理气止痛,刚才讲了一窝风主要是解表散寒,温中止痛,而拿肚角是消食导滞,理气止痛,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时候,我们用一窝风加拿肚角是一对绝配。一般做一只手就可以了,但是拿肚角是两个穴位同时做。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肚角是两个穴位,这两个是止腹痛的。
下来我们看开天门:大家看方向,开天门从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往发际线的方向推,叫开天门。
推坎宫:是由眉头向眉尾方向用我们的拇指桡侧向两边推。
运太阳:在我们的太阳穴,揉法是不动,运法是在这个面上做,顺时针。
耳后高骨:是个发汗的好穴位,在耳后最高的地方拿。这四大穴位主要治我们的风寒感冒。
我看很多妈妈在问拿肚角的视频,拿法,就像拿东西一样,你们偿试一下这两个穴位的位置在肚脐下两寸,旁开两寸的位置。三指两寸,中医的寸,同身寸,你跟孩子的手比一下,你的肚角是你的三指,孩子的肚子是孩子的三指,拿你的手和孩子的手比一下,因为孩子的肚子小,我们用拇指和中指在孩子的肚角位置像拿东西一样,拿起来放下,再拿起来放下,这个手法稍微可以用孩子可以接受的重手法。
那么刚才我们讲的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拿耳后高骨,这也是小儿推拿很有名的外感四大手法的组合穴位,他做完以后感冒基本就好了,感冒好了腹痛就好了,再配合一窝风,外劳营。
那么下来第三组穴位也很重要,他的病位在哪呢,病位在脾上,在我们的肠胃上,我们发现这一类的孩子反复腹痛,如果出现症状我们用第一组穴位和第二组穴位及时解决,那有些孩子经常痛,我们有些家长发现我们吃了药了,打了针了,当时不疼,过两天又疼了,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就要找它的病根了,病根在哪呢?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老反复感冒呢?为什么老呼吸道反复感染呢?是我们的脾胃弱了,所以要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要调脾胃,调肠道。第三组穴位重在保健和预防上。
补脾经:脾经也是我们小儿推拿的明星穴位,我们经常讲,小儿生理特点,脾常不足,脾为肺之母,小孩经常爱咳嗽是因为孩子的脾功能虚了,小儿为什么过敏,是因为他脾功能虚了,抵抗力差了,它反倒变敏感了。所以说要做补脾。
外劳宫是温中健胃的一个好穴位,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足三里,相当于我们的中脘穴,就是我们的胃呀,外劳宫,当孩子受寒了,脾胃虚弱的时候,我们就用外劳宫。所以说脾胃虚弱的孩子容易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常引起腹痛。
揉足三里大家知道是我们的明星穴位,也是养生的大穴,它本身是我们足阳明胃经上腿部的和穴,气血非常足,这些孩子之所以容易患腹痛,是因为脾胃虚弱了。经常按揉足三里,同时可以艾灸足三里,而且艾灸足三里不会上火,不像艾灸大椎和肺俞会上火,特别是秋冬季节。顺便提一下艾灸,夏天艾灸真的不上火,但冬天艾灸就要特别注意,特别艾灸大椎和肺俞的时候,如果时间长了反而会干燥,引起咳嗽。但是艾灸足三里不上火。
现在我们看清肺经:为什么要用清肺经呢,明明是腹痛为什么要用清肺经呢?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之所以大肠不通,是因为肺的肃降不好了,所以说清肺经增加肺的肃降能力,就增加了大肠的推动能力,大肠通了,自然也就不痛了,中医讲:不通则痛,所以要清肺经。
在这里想说下一下平肝经,清肝经也叫平肝经,在这个小儿腹痛里边除了我们讲的是脾胃虚弱,积食引起的腹痛,还有一种腹痛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脾气都特别大,爱生气的孩子容易形成气滞,这两天我们给一个小宝宝在推,这个小孩子他的腹部特别胀,那我们用奖励玩具的形式,就说你回家要放屁,喝陈皮萝卜水,喝水,他就是不放屁,肚子非常胀,肚子胀的孩子爱发火,实际上是肝火太旺,气不顺造成的,所以要清肝经。气滞也会引起腹痛。
清大肠,既然我们要清理肠腑,少不了清大肠,通过清大肠让我们的肠胀气从大肠排出去,砰砰砰放几个屁,过去我们讲孩子是屁小孩子,小孩放屁呢,现在我们的孩子吃的蛋白高的食物多,谷物少,小孩不放屁了,不放屁以后呢,在身体里凝滞,导致孩子腹痛,所以不放屁不是好事,一定要多给孩子摩腹,做清大肠,一定让孩子多放屁,而且放的屁是响屁。这就正常了。
下来我们看一下正捏脊,正捏脊这个穴位我们知道很重要,主要是增强健脾和胃的。在小儿腹痛的时候我们一般采取正捏脊,是补足正气,正捏脊的时候其实你不光捏的是他的督脉,还有两侧的膀胱经,你都会捏到,他可以健脾和胃,补足正气,而且正捏的话是从下部往上捏,从龟尾往大椎方向捏,是顺经捏,是补正气,补正能量,今天我们看妈妈每天都在.圈里发.,经常会发出一些非常好的感人的正能量这些片段,看了以后呢,每天起床以后充满信心,那我们的正捏脊就是补正气,给我们补足正能量的。当孩子每天正能量满满的怎么还会生病呢?怎么还会感冒呢?
搓摩胁肋是一个疏肝理气的方法,结合平肝用。对于孩子爱发火,爱生气,气滞型,你摸肚子砰砰砰的肚子,这样的情况下,搓摩胁肋怎么搓我们两手掌从他的咯吱窝下从上往下搓,用对搓的方法。
另外就是摩腹说过很多遍了,摩腹治百病,那么这两天跟着我们临床的学员越来越多,他们都知道我们一上手就做摩腹,为什么要做摩腹呢,因为摩腹刚好摩的地方在中部是小肠,周围是大肠,小肠助吸收,大肠助代谢,一个人如果吸收好了,代谢好了怎么会生病呢?所以说摩腹从小做起,当然不仅我们的孩子,我希望你们学会摩腹以后,给自己的老公摩摩腹,老公给媳妇摩摩腹,那么我们所有的人吸收好了,代谢好了,不都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了吗,不都是健健康康的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生活质量。所以说摩腹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的推拿方法,不光是妈妈给孩子摩,我们全家人都互相摩摩腹,而且能加强我们的亲人关系。我们回家见老人的时候,妈,来,我给你摩摩腹,爸,来,我给你推推背,多好的。
瑶瑶妈妈问到摩腹怎么做,到邦尼康来,因为每个月的二十八日是邦尼康的妈妈免费学推拿日,可以来专门学学摩腹,一般的摩腹都是顺时针,顺着我们大肠的方向,而且我们有专业的摩腹八法,如果需要学习的妈妈可以报名,我们每期三十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