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安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化验单中C反应蛋白升高就一定能证明孩子是细菌感染吗?”大家现在发现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做血常规或生化检验时常有一个检测项目叫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医生常常利用这两个值是否升高来鉴别你的孩子是否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
我这里想分享一个案例,就是前两天我们有一个小微,因为吃了妈妈做的雪糕当天晚上引起发烧,后来用退烧药以后孩子出现拉血的现象。妈妈就带着孩子去医院做化验,那么化验的结果是孩子的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也正常、但是C反应蛋白是达到了23,那么规定的合理范围是小于10.拿着化验单给医生看,医生说你这要挂水要输液很严重,马上要住院,因为孩子还有这个出血的现象。
同样昨天我给我们邦尼康小儿推拿妈妈基础班在上课的时候,我们有个上海的米粒妈妈分享了这样一段事情说:去年她的孩子当时是因为患了手足口病到医院去,当时做检查也是这样子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这些值都很正常,只有C反应蛋白很高,大夫说是细菌感染,那么他们也做了这个输液就是头孢,但是没有任何的效果,后来就是输了三天以后又改成利巴韦林,那么孩子的症状有所改善。所以妈妈就觉得这个C反应蛋白一定能证明孩子是细菌感染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也有疑问,就是包括我自己在做临床中我就发现,如果说这个孩子比如说精神很好,既没有这些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感染这样的细菌感染的值。我发现这个C反应蛋白真的不一定能证明细菌感染。那我在临床中也发现就引起感染的除了细菌感染还有病毒感染还有我们的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还有一个感染叫过敏感染。我经常在借助西医看化验单的时候,我有一个发现就是好多孩子吃了这种过敏的食物,它引起的刺激,他的C反应蛋白值都很高。但这种高我觉得是过敏引起的感染并不是细菌感染。而且我觉得也不能单一的以C反应蛋白值高来判断细菌感染,也看孩子的中性粒细胞是否高,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好。
到底什么是C反应蛋白?其实人类的C反应蛋白也叫CRP,它是指机体在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有一些极具上升的蛋白质把它成为C反应蛋白。西医讲发现这些有炎症的时候或者有创伤的时候那么C反应蛋白值就高,但不是等于所有的C反应蛋白高都是细菌感染。而且我也查了许多西医大夫像我们著名的北京儿科大夫张思莱,北京的崔玉涛这些有名的大夫,他们对C反应蛋白高判断细菌感染也是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说像崔玉涛讲当白细胞高于15C反应蛋白高于4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的时候才能考虑细菌感染。那么病毒、细菌、外伤、应急都可以是C反应蛋白升高。一般来说细菌感染会使C反应蛋白增高的程度会大一些,但是C反应蛋白不是细菌感染的专利,也就是说不能以C反应蛋白增高的值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
有时候我们发现C反应蛋白它是体内的应急状态,真的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比如说新生儿分娩的时候时应急,包括 我们讲的孩子打了预防针的时候他也是应急,孩子受到刺激的时候也是应急。那么我们这个小微这个宝宝,妈妈在给她使用退热栓的时候引起她腹泻而且出血,那么也是一种应急反应。当然这个家长就非常理智,她就判断我的孩子虽然C反应蛋白很高、虽然也出现了拉血,但是她精神状态非常好,吃喝拉撒没有问题啊!她父母当时就拒绝了住院治疗。那么孩子的情况呢?第二天精神很好,第三天精神也很好。而且从那天检查到现在为止四天了,孩子一切都很好。
如果当天我们按照住院的结论去做的话,那么我想可能对孩子反而是一种伤害,那么张思莱大夫也是这样说,她说绝对不能仅仅的以C反应蛋白高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不能是绝对的判断,有些值我们要作参考。同样今天我也在听一些课程,说有一个西医博士它也提出来,说西医用这种一刀切的判断到底准不准呢?实际上你看比如同样的化验单,就是有的孩子比如他们幼儿园都得了咽峡疱疹。那么也许到医院去检查,有的孩子C反应蛋白值高当然可能合并淋巴细胞值高或者细菌感染,这个孩子精神萎靡。同样有的孩子这些值也许很高,但精神装状态很好。我们是不是都要去打针?中医里讲这个叫中医辨证,要个性化的辨证。有时候我们在推拿的时候就发现同样的发烧,有的孩子虽然发烧但精神状态特别好。有的孩子发烧是四肢冰凉只有躯干热,有的孩子发烧42度还神采奕奕,有的孩子发烧只有38度5但是他精神不好。所以我想单一的以这个C反应蛋白升高就能确定孩子细菌感染,这个孩子用头孢我感觉还是欠考虑。应该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会更好一些,除了看化验单的数值我觉得看孩子的神态、看孩子的饮食、睡眠、看孩子的四肢温热程度,我觉得更为重要。
从这一点上中医的望闻问切,中医的个性化就是订制的辨证,我觉得相对会更到位一些。所以我建议我们家长既要学习西医先进仪器的化验单借助到我们中医的辨证上。再配合我们中医的问诊、面诊、你如果会切诊、脉诊那会更好。我在想这样的话会更准确,我们的治疗才会更有效,对孩子的伤害才会更小,所以说不仅要学好中医还要学习一些西医的化验单知识,都是我们家长必须要掌握的。不能一味的排斥西医也不能一味的排斥中医。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的特色,所以我们家长必须好好的学习。包括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小儿推拿从业者,我觉得你们也是一样,一定要把两方面都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治疗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