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安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欢迎大家收听《王老师每日医话》栏目。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清脾经也是健脾。”
我们临床中来了个宝宝叫小满,小满流口水,而且这个口水是挂线口水,就是长长的会形成一条线。嘴唇红、大便干、入睡难、睡觉翻滚明显的是脾热的症状。在调理中我就用了清脾,有很多学员就不理解。老师:“不是讲小儿的生理特点说脾常不足多用补脾 ,清脾不要轻易使用。”我说对着,但是目前在这个孩子脾弱是因为他脾有热了。这个热所反映的症状是嘴唇红、大便干、睡眠浅特别是流口水。
那么对于流口水中医讲脾主涎,涎就是口水。那么这个涎的根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吃的食物变成水谷精微,本来应该供吃上我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我们的毛发所使用。但是因为这个孩子脾功能弱了,他是因为脾有热了也引起脾功能弱了。导致大量的水谷精微通过口水就流出来了,对孩子损失伤害是非常大的,大量的营养造成损失。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清脾把多余的火清掉。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健脾。在老子的医术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叫:“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那么中医和道家哲学思想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那么老子这种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是我们中医的一个根本原则。中医讲:“实则取之虚则补之。”也就是说刚好将瘀滞邪湿汗吐下等办法去掉,将不足的虚通过各种扶正的治疗手段补足。这样人体达到阴阳的平衡。
这个孩子明显的表现出一副脾热的现象,而这个脾热让孩子的身体有了疾病的状态了。那我们就要通过清脾的方法把多余的热清掉,这样的话是让他的脾功能轻装上阵没有负担。那么脾功能轻装上阵就达到健运,就是健康的运化。我们吃的食物就可以变成水谷精微通过脾的健运可以达到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生机勃勃、身体健康。
所以当孩子脾不足的时候我们用补脾,当孩子脾有热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用清脾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对脾的认识有更科学的认识,不能单说脾常不足我就只能补脾。其实这个补脾在我们过去用的比较多,但是现代我们发现小儿过度喂养,小儿脾热的多,脾阴不足得多。当这样的情况下,发现孩子嘴唇红、大便干、流口水、睡眠差的时候,完全是可以用清脾而且临床效果非常好。特别是我给这个满满用了清脾的手法,满满的口水明显减轻。所以说清脾一定要对症,当他脾有热的时候是可以用清脾。如果当孩子是一种虚寒相的时候我们用补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