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附民间老胃病食疗方)和抽动症经验方

 

 

慢性胃炎经验方加味黄连温胆汤(谢昌仁)
[组成]黄连 陈皮 姜夏 茯苓 甘草 枳实 竹茹
[功能]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主治]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属痰热中困、胃失和降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

胃为阳士,多气多血,其致病者,中焦积滞壅遏,不能受纳腐熟使然,以实证为多。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胃窦炎,临床主症为痛、胀、嘈、热,故病机当责之痰热中困,胃失和降。

《类证治裁》即云:“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故其治宜通不宜滞,当苦辛并用。苦能降而辛能通,和中焦且清痰热,是以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味,取黄连苦能健胃而降,二陈和胃化痰,其中姜夏与川连配伍寓辛开苦降之意;竹茹清中除烦,降逆止呕;枳实下气行滞,更助黄连之苦降。方中黄连一味,至关重要。《珍珠囊》载:“黄连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一二也; 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治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可见其清热作用之强,使用范围之广。

现代研究证实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而胃炎患者多数幽门螺旋菌检查阳性,则无论从辨证辨病角度此皆为良药。

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素质痰热轻重,斟酌其量。如热重者用3克,热轻者用2克,或伍以它药协同之,以使胃中痰热得化气机调畅而复其职。

[加减]

本方共十二种加味法:

(1)肝郁化火,嘈杂泛酸加吴萸,为左金温胆;

(2) 胃酸少加吴萸、白芍乃戊已温胆;

(3)脘胀痞满加全瓜萎即陷胸温胆;

(4)肝胃不和,痛涉胁肋加柴胡、白芍,合四逆散意;

(5) 酸多加乌贼骨、大贝取乌贝散意;

(6)痛甚加玄胡、川棟子、白芍,

(7) 伴失眠者,胃不和卧不安也,加秫米、首乌藤、合欢皮;

(8) 胃脘灼热重用黄连3克,加青木香、蒲公英,寓青蒲饮;

(9)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

 

慢性胃炎经验方滋胃饮(周仲瑛)

[组成] 乌梅肉 炒白芍 北沙参 大麦冬 金钗石斛 丹参生麦芽 炙鸡内金 炙甘草 玫瑰花。

[功能]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主治]慢性萎 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 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方解] 方中乌梅肉、白芍味酸敛津生津、养肝柔肝,北沙参、麦冬、石斛等益胃滋阴,一敛一滋,两济其阴,阴亏则失其濡润,胃气失于和降,故少佐理气而不伤阴的玫瑰花、生麦芽和胃调肝,助胃运药,且能防单纯阴柔呆滞之弊。炙鸡内金健脾消食。久病入络,营虚血滞,故配以养营和血之丹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之功。

 

[加减]口渴甚, 阴虚重者加大生地;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黄连;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

 

[按语]本 方为周老经验效方,粗看并不出奇,实则寓理颇多,值得玩味。本方为胃阴亏虚而设,但组方用药并不是只用甘寒养阴之品,而是酸甘配伍,冀酸得甘助而化阴,正如吴瑭所云:“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此乃本方妙处之一也。其二,肝胃同治。肝为风木,胃阴燥土,胃阴亏虚,肝易乘虚而入,克伐胃土,胃阴愈伤。乌梅、白芍柔肝敛肝,玫瑰花、生麦芽舒肝理气,安抚风木,不敢犯土。其三,阴虚者络易滞,故于大队滋阴药中伍入玫瑰花、丹参和血畅血,有瘀能化,无瘀防生,寓“治未病”之意。

 

 

 

胆汁反流性胃炎一胆胃汤 (钟坚方)
[组成]柴胡 白芍 黄芩 当归 枳壳 木香 党参,炒白术 白茯苓 延胡索 ,姜半夏 代赭石(先煎) 云南白药(分服) 炙甘草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 健脾和胃。主治胆汁反流性胃炎肝郁脾虚型。

[方解] 本方中柴胡、白芍、当归、木香、枳壳、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党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代赭石、姜半夏降气和胃;黄芩清肝泻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服用,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起保护胃黏膜作用。全方既能疏肝理气,又能健脾和胃,扶正固本,标本同治。用本方治疗后经胃镜检查发现,其对消除胆汁反流、改善胃黏膜炎性病变确有较好疗效。

 

[加减] 胃脘冷痛,舌苔白腻者加高良姜、制香附;口苦,舌苔黄膩,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黄连、吴茱萸;胃脘痛,大便秘结不畅,舌苔黄腻者去姜半夏加蒲公英、制大黄:右胁胀痛,舌苔薄黄膩,有胆囊炎和胆石症病史者加乌梅、郁金、金钱草。

 

[体会]胆汁反流性胃炎多是胃和胆囊切除术后或幽门功能不全以致胆汁反流引起的。临床以胃脘痞满不适,或隐痛,或嘈杂,暖气,口苦为主症。部分患者上腹部有烧灼样痛不能缓解为本病特点。纤维胃镜检查可见胆汁反流,胃黏膜充血、水肿、易出血,有时见糜烂。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呕胆”的范畴。

《灵枢.四十气篇》日“善呕,呕有…..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似与本病口苦、恶心、呕吐苦水主症相符。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脉经》云:“胆汁系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其借肝之疏泄功能,胃气下降之力,下输于肠,以助消化,因而胆汁的正常排泄,必借肝之疏泄功能及脾胃之气的升降。一旦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或脾胃气虚,胃失和降,势必致胆汁疏泄失常而上逆于胃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
[方源] 《名医名方录》

 

胃病民间食疗方:

胃炎和胃潰瘍: 

蒲公英33克,紅棗12顆(切碎)煎水1O分鐘。分2至3次服完,胃炎服7天,胃潰瘍服15天。此方能缓解治癒很多各種胃炎和胃潰瘍患者。

 

 

 


 

黄连温胆汤治疗抽动

 

一初二学生,个头在一米八以上,烦恼不堪,一年前突然出现点头,四肢抽动四处求医,跑遍了各大医院,包括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研所,诊断为抽动障碍,服用硫必利2片每日,维持一年,病情基本稳定,近两月来病情加重,西药不可再加,遂求中医治疗,

症见四肢抖动,点头,乏力,清嗓,口苦,情绪易怒,睡眠差,抖动频率之快甚则影响生活,体型显瘦,面色微微泛黄,舌体偏瘦色红苔薄,脉象弦偏滑,考虑脾虚肝亢,

治疗健脾疏肝,镇静安神,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天麻 钩藤 郁金,远志,合欢皮 僵蚕 全蝎 射干 伸筋草 羌活 7付。

一周后复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清嗓发声明显,诉说平日胆小易惊,半夜听闻动静易醒,嗓子有痰,一般辩证准确,一周应该改善,此莫非温胆汤证也,痰热上扰心神,脉象弦滑,然舌红苔薄微腻,所以上次未曾从痰论治,予柴芩温胆汤加减,黄连 竹茹 枳实 陈皮 法半夏 炙甘草 生姜 柴胡 龙骨 牡蛎 郁金 远志 石菖蒲 僵蚕 地龙 射干 合欢皮 伸筋草 7付

一周后复诊,其母亲大喜,诸症见轻,偶有点头,清嗓依旧,效不更方,原方加减半月后,基本正常,孩子怕复发,硫必利虽然减为一片但不敢停掉,嘱托其停服西药,隔天一副中药,半月后停药,至今未再复发。

温胆汤,方证可见头痛眩晕、胆怯易惊、心烦口苦、心悸失眠、泛恶欲吐、纳呆呃逆、腹胀,大便不调等。其中,胆怯易惊、胸胁不适、泛恶欲吐,兼见舌苔腻,脉弦滑,或自诉痰多是辨证要点。

此方的核心病机是“胆郁痰扰、胆胃失和”,临床灵活加减可以治疗“气郁生痰变生的诸证”,由此构成了灵活变化的温胆汤类方。

 

 

文中相关涉及健康、医学(包括偏方)等内容仅供学习研究,请勿随意使用,擅自使用可能带来危险,其后果自负!祝大家学业有成。